近日,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发布了2016年全球高引作者(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6)初步榜单,18个学科领域的183名中国学者上榜,总体人数仅占全球高引榜单的6%,显示我国高引作者比例仍然偏低。但通过学科与单位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富有启迪的现象:中国学者在材料科学、化学、以及工程科学领域高引作者比例非常高,而在生命科学领域则大幅度落后,尽管生物领域的科学家们为中国贡献了大量的Nature,Science,和Cell等高显示度文章。
虽然SCI、影响因子、和引用数近来颇受非议,但不可否认,论文及其引用仍然是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领域学者评价的不二法门,不可替代。因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论文引用也将是科研院校学术水准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一个国家在一个学科领域所拥有的高引作者数量,总体也能够大致体现其在该学科的国际水准和地位。因此,汤森路透最近所发布的各个学科领域高引作者榜单,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
在近11年被ISI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收录的全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基础上,汤森路透对21个学科领域的论文相应年度的“他引次数”进行排序,共产生128,887篇高引论文,引用次数排名位居各自领域的前1%。然后对不同领域各个作者名下的高引论文数进行排名,产生相应的高引作者榜单。能够进入榜单的学者,一般而言,都在其学科领域内作出了重要和持续性贡献,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影响因子不同,该榜单针对各个学科分别进行排名,因此热门学科的高影响因子和冷门学科的低影响因子相比,并无优势。这一点在生命科学尤为明显: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的高影响因子论文,但入选高引榜单的学者非常稀少。
从整体而言,全球共有3083位学者入选高引作者榜单,其中135人同时入选2个学科,21人同时入选3个学科领域(包括中国的余家国和曹进德教授),更有2人同时入选4个学科领域。如果按照学科领域统计,则全球高引作者人次总数为3266。
中国学者入选高引作者榜单共183人,其中20人入选2个学科领域,2人入选3个学科领域,分别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余家国老师,横跨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与化学三个领域,以及东南大学曹进德老师,横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科学三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分别有56篇和49篇高引论文。除去大陆地区136人(153人次),香港地区21人(24人次),台湾地区10 (10人次),和澳门地区3人(3人次)外,另有13位海外学者因为第二单位为中国院校而进入中国作者榜单。
中国高引作者
化学: 北大、清华、化学所三足鼎立,占据中国高引作者三分之一强。不过需要指出,万立骏院士已经转赴科大担任校长,而江雷院士也去了北航。东北师大和福州大学各有两人上榜,但厦门大学榜上无名。
赵东元 复旦大学 | 施章杰 北京大学 |
李富友 复旦大学 | 严纯华 北京大学 |
王心晨 福州大学 | 高松 北京大学 |
徐艺军 福州大学 | 郭少军 北京大学 |
张杰鹏 中山大学 | 黄春辉 北京大学 |
陈小明 中山大学 | 李必杰 北京大学 |
谭蔚泓 湖南大学 | 万立骏 中科院化学所 |
余家国 武汉理工大学 | 李永舫 中科院化学所 |
成会明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 朱道本 中科院化学所 |
樊春海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 江雷 中科院化学所 |
韩克利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 张希 清华大学 |
余济美 香港中文大学 | 李亚栋 清华大学 |
余亦华 华东师范大学 | 刘磊 清华大学 |
黄飞鹤 浙江大学 | 石高全 清华大学 |
田禾 华东理工大学 | 唐本忠 香港科技大学 |
雷爱文 武汉大学 | Jacky W.Y Lam 香港科技大学 |
刘庄 苏州大学 | 苏忠民 东北师范大学 |
梁永晔 南方科技大学 | 杨进 东北师范大学 |
向全军 华中农业大学 | 汪尔康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彭孝军 大连理工大学 | 董绍俊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材料科学:材料科学高引作者与化学领域有相当的重合,其中七人来自化学所。这与国际大趋势是一致的。近十几年,在教职招聘方面,有这么一个明显的趋势,化学系招生物博士,材料系招化学博士,而机械系招材料博士,自上而下都是如此。甚至诺贝尔化学奖,也往往颁给生物学家。今年好不容易化学家得奖,还被吐槽为冷门。当然,也需要看到,榜单上也有卢柯院士,朱英豪教授这样的正统材料科学家,而沈阳金属所四人上榜,显示其在传统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厚积累。
江雷 中科院化学所 | 方晓生 复旦大学 |
朱道本 中科院化学所 | 林君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李永舫 中科院化学所 | 李春霞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刘云圻 中科院化学所 | 李述汤 苏州大学 |
万立骏 中科院化学所 | 刘庄 苏州大学 |
郭玉国 中科院化学所 | 张校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侯剑辉 中科院化学所 | 申来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李景虹 清华大学 | 赵宇亮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李亚栋 清华大学 | 智林杰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魏飞 清华大学 | 施剑林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危岩 清华大学 | 樊春海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
石高全 清华大学 | 胡勇胜 中科院物理所 |
成会明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 唐本忠 香港科技大学 |
卢柯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 黄维扬 香港浸会大学 |
卢磊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 朱剑豪 香港城市大学 |
李峰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 余济美 香港中文大学 |
曹镛 华南理工大学 | 田禾 华东理工大学 |
吴宏滨 华南理工大学 | 陈永胜 南开大学 |
黄飞 华南理工大学 | 陈志钢 东华大学 |
叶轩立 华南理工大学 | 余家国 武汉理工大学 |
赵东元 复旦大学 | 俞书宏 中国科技大学 |
李富友 复旦大学 | 原长洲 安徽工业大学 |
朱英豪 台湾交通大学 |
上一篇: 基于表面应力效应调控Pd纳米晶的CO2电催化还原性能 下一篇: 生命不息,“手性”不止?漫谈有机化学中“手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