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青霉素出现在弗莱明的培养皿上,在最初生长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中形成了一个"空白圈",打开了使用抗生素对抗细菌的大门。
为了解开青霉素杀菌机理"空白圈"的谜团,科学家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了青霉素对细菌的杀伤作用。
结果,看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场面。
细菌一个接一个,砰!地爆炸了。
左:接连破裂的细菌 右:正常生长的细菌
青霉素是如何引爆细菌的?
随后,经过近30年的探索,许多科学家认为青霉素作为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与细胞壁合成酶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交联,最终导致细胞壁越来越脆弱。细菌最终会像吸收过多的大豆一样爆裂和死亡。
这种传统观念在1970年被打破了。
洛克菲勒大学的三名科学家通过他们的开创性研究改变了这一观点:青霉素能使细菌爆炸,是依靠自溶酶(一种降解细胞壁肽类物质的酶)。
一石激起千层浪。后来,科学家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其他细菌爆炸都依赖于自溶素。
在细菌的生长过程中,自溶素参与了许多关键的细胞过程,这对细菌的生长非常重要。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即如何精确地调节肽酶降解酶,如自溶素,以及青霉素如何破坏这一过程。
该小组由哈佛医学院的David Rudner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最终解开了困扰学术界近50年的谜团,并发现了青霉素导致细菌"爆炸"的秘密。这篇文章发表在著名的eLife杂志上。在当今常见的耐药细菌中,Rudner教授的这一新发现对开发新的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在揭示Rudner教授团队的发现之前,有必要介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以及已经发现的青霉素的机理。
细菌细胞和人类体内细胞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细菌有细胞壁,而人类体内细胞没有。青霉素和其他β-内酰胺抗生素是基于这种差异,强狙击细胞壁,杀死细菌,而不伤害人类体内细胞。
我们都知道,根据细菌的细胞壁组成,细菌通过染色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含有肽聚糖。
肽聚糖就像盔甲一样,保护细菌原生质体被侵袭,防止原生质体因过度吸水而破裂。以前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的靶点是肽聚糖合成酶PBP。青霉素抑制PBP活性,使细胞壁变得脆弱,最终破裂和死亡。这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也是一致的。
细胞壁肽聚糖链接示意图,绿色为PBP
然而,洛克菲勒大学的三位科学家在1970年发现,抑制肺炎链球菌的自溶系统可以使这些细菌对青霉素产生抗药性。
如何抑制一条与青霉素作用机制无关的途径,使原本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对物产生抗药性?
答案是青霉素的抗菌机制取决于肽聚糖的降解机制,抑制肽聚糖的合成实际上不足以引起细菌爆炸。
那么青霉素是如何调节细菌中肽类物质降解的呢?Rudner教授的团队解开了这个谜团。
我们都知道细菌在分裂时会直接分裂成两个,而这些生命活动要细胞壁分裂或显示小间隙。那么,在坚实细胞壁的存在下,细菌到底是如何完成上述过程的呢?事实上,细菌早就为自己准备好了打破细胞壁的酶-肽聚糖水解酶(LytA),也称为自溶素。以肺炎链球菌为例,肽酶一直存在于细菌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即使在细菌快速繁殖的指数生长期内,肽酶仍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当细菌生长到一个稳定的阶段时,少数细菌会出现类似青霉素处理引起的炸裂现象。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自溶"。自溶的原因是由诸如肽聚糖水解酶LytA等失控的自溶引起的。
这把双刃剑是如何被细菌控制的?
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肽酶被一种叫做细胞膜磷壁酸(LTAs)的物质固定在细胞膜上。由于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肽聚糖水解酶与细胞壁保持和平。
然而,膜磷壁酸的形成是由一种名为TACl的酶控制的。如果Tacl消失,膜磷壁酸就无法形成,而另一种称为细胞壁磷壁酸(WTAs)的物质被大量合成,该细胞壁磷酸壁酸还能固定肽聚糖水解酶,因此肽聚糖水解酶固定在细胞壁上,并开始降解细胞壁上的肽聚糖。
关于合成磷壁酸的事情。
事实上,当研究人员在肺炎链球菌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时,他们发现Tacl水平下降,原来固定在细胞膜上的肽酶被转移到细胞壁,肽聚糖被降解,细胞失去了细胞壁保护,大量水注入细胞,细胞膜被淹没。
最后,爆炸了。
经过研究人员的努力,肽聚糖水解酶调节蛋白TacL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进一步解释了如何使用青霉素这一始祖抗生素来打击肺炎链球菌。当然,最重要的是为消除致病菌提供新的靶点和治疗思路。
抗生素和细菌的战斗还没有结束。
上一篇: 夏永姚教授研究组在超低温电池系统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下一篇: 易涛研究组在建立一个基于次氯酸触发的综合诊断和治疗平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