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客服:400-623-8666 | 021-50706066

寨卡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首次由中国科学家揭示

        寨卡病毒(ZIKV)引起的多种蚊媒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蚊虫感染寨卡病毒的分子机制以及如何完成蚊媒病毒"宿主-蚊虫"的生命周期是医学界面临的科学问题。

        北京大学主持重大科研项目“重要病原微生物感染与耐药性相关的膜蛋白结构功能研究”的汪涛,通过对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等黄病毒NS1蛋白功能结构的研究,揭示了亚洲寨卡病毒感染爆发的分子机制。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与“自然微生物学"上。

        在这个项目中,发现NS1蛋白通过抑制蚊子的肠道免疫系统来帮助病毒感染蚊子(图1)。阐明了NS1蛋白在蚊媒黄病毒感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亚洲寨卡病毒NS1蛋白上的一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导致NS1蛋白分泌能力的增强,从而使病毒更有效地感染蚊虫,导致蚊虫病毒感染率急剧上升(图2),这可能是寨卡病毒广泛流行的原因。本研究首次揭示和报道了NS1蛋白在寨卡病毒等黄病毒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解释近年来寨卡病毒的爆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新型寨卡病毒疫苗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1:蚊虫获得病毒中,宿主血液中分泌的NS1蛋白和病毒同时进入蚊子的中肠。NS1蛋白通过抑制蚊子的中肠免疫系统,协助病毒感染蚊子。

图2:寨卡病毒NS1蛋白188位点氨基酸突变导致蚊子携带病毒率增加,导致寨卡病毒的广泛流行。

 

 

上一篇: 干扰素的抗病毒及抗肿瘤效果 下一篇: 张峰研究组改进的新一代单碱基基因编辑,会更加安全吗?

首页|网站使用条款|隐私政策|关于我们|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4 Macklin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04368号-1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仅用于工业应用或者科学研究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7856号

危险品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带存储)

   
请填写购买数量! 您已收藏过此产品! 成功从购物车删除! 成功清楚购物车!